Dr.Web服务器运行过程中会定期在以下命令备份重要信息:授权密钥文件、数据库内容、加密私钥、Dr.Web服务器和管理中心的配置文件。
备份保存于以下目录:
•OS Windows:<安装磁盘>:\DrWeb Backup •OS Linux:/var/opt/drwcs/backup •OS FreeBSD:/var/drwcs/backup 进行定期备份需在Dr.Web服务器日程中启用每日任务。如日志中暂无此任务,建议新建。
备份中所有文件可使用,只有数据库内容除外。数据库备份保存为.gz格式,与gzip和其他存档兼容。可利用指令modexecdb database-import将数据库内容从备份导入到Dr.Web服务器工作数据库来恢复数据。

|
可使用管理员通过管理中心在管理 → 管理数据库 → 导出(仅限导出整个数据库模式)手动创建的备份来恢复数据库。
|
不同版本Dr.Web服务器数据库的恢复

|
只有当建立备份的Dr.Web服务器和进行数据库恢复的Dr.Web服务器同属一个主版本时,才可恢复数据库。
例如:
•版本13的Dr.Web服务器建立的数据库备份只能利用版本13的Dr.Web服务器进行恢复。 •版本10的Dr.Web服务器建立的数据库备份不可利用版本13的Dr.Web服务器恢复。 |
如果在Dr.Web服务器从较早版本更新到13.0版本时由于某种原因数据库受损,需完成以下操作:
1.删除Dr.Web服务器版本13.0。这时将自动备份Dr.Web服务器使用的文件。 2.安装更新前的旧版本Dr.Web服务器,也就是建立数据库备份的版本。 这时按照正常更新流程使用所有保存的Dr.Web服务器文件,只有数据库除外。
Dr.Web服务器安装过程中创建新数据库。
3.按照常规操作从备份恢复数据库(见下)。 4.在Dr.Web服务器设置中停用代理端、Dr.Web服务器和网络安装程序的协议,操作是在管理中心主菜单选择管理一项,在打开的窗口选择控制菜单中的Dr.Web服务器配置,进入模块标签,取消对相应选项的勾选。 5.按照常规方式将Dr.Web服务器升级到版本13.0(参见管理员手册中的Dr.Web Enterprise Security Suite及其组件的更新)。 6.启用在步骤4关闭的代理端、Dr.Web服务器和网络安装程序的协议。 OS Windows下
从备份恢复数据库
1.停止运行中的Dr.Web服务器。 2.从相应的备份文件导入数据库内容。导入行可为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importdb "<备份文件路径>\database.gz"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mport "<备份文件路径>\database.gz"
|
命令行以一行输入。此例中Dr.Web服务器安装于目录 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。
3.启动Dr.Web服务器服务。 (在同一主版本范围内)更换Dr.Web服务器版本时或当前版本数据库受损时恢复数据库
1.停止运行中的Dr.Web服务器。 2.删除当前数据库内容。操作是: 2.1.使用内设数据库时: a)删除数据库文件database.sqlite。 b)进行新数据库的初始化。OS Windows操作系统下Dr.Web服务器数据库初始化命令行可为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initdb D:\Keys\agent.key - - <密码>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nit D:\Keys\agent.key<密码>
|
命令行以一行输入(命令行格式参见附录H3.3. 数据库管理指令中带modexecdb database-init参数的drwcsd)。此例中Dr.Web服务器安装于目录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,而授权密钥agent.key在目录D:\Keys。
c)执行此命令后在 Dr.Web服务器安装目录的var文件夹应出现新的数据库文件database.sqlite。 2.2.使用外设数据库时:利用指令cleandb(如果是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)或modexecdb database-clean (如果是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)清空数据库(参见附录 H3.3. 数据库管理指令)。 3.从相应的备份文件导入数据库内容。导入行可为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importdb "<备份文件路径>\database.gz"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bin\drwcsd.exe" -home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" -var-root="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\var" -verbosity=all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mport "<备份文件路径>\database.gz"
|
命令行以一行输入。此例中Dr.Web服务器安装于目录 C:\Program Files\DrWeb Server。
4.启动Dr.Web服务器服务。 UNIX操作系统下
1.停止Dr.Web服务器运行(如为启用状态): •OS Linux:
•OS FreeBSD: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stop
|
2.从Dr.Web服务器安装目录的以下目录删除数据库文件database.sqlite: •OS Linux:/var/opt/drwcs/ •OS FreeBSD:/var/drwcs/

|
使用外设数据库时清空数据库需利用指令cleandb(如果是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)或modexecdb database-clean (如果是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)(参见附录 H3.3. 数据库管理指令)。
|
3.进行Dr.Web服务器数据库初始化。使用的命令是: •OS Linux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/etc/init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initdb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/etc/init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nit
|
•OS FreeBSD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initdb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nit
|
4.执行此命令后在Dr.Web服务器安装目录的var文件夹应出现新的数据库文件database.sqlite。 5.从相应的备份文件导入数据库内容。导入行可为: •OS Linux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/etc/init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importdb "<备份文件路径>/database.gz"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/etc/init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mport "<备份文件路径>/database.gz"
|
•OS FreeBSD: •对于版本13之前的Dr.Web服务器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importdb "<备份文件路径>/database.gz"
|
•对于版本13以及之后的Dr.Web服务器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-log=drwcsd.log modexecdb database-import "<备份文件路径>/database.gz"
|
6.启动Dr.Web服务器。 •OS Linux:
•OS FreeBSD:
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 start
|

|
如启动Dr.Web服务器脚本时要求指定参数(如指定Dr.Web服务器安装目录等等),需在启动脚本进行相应修改:
•OS FreeBSD:/usr/local/etc/rc.d/drwcsd; •OS Linux:/etc/init.d/drwcsd。 如需要更改Dr.Web服务器日志详细等级,需使用文件local.conf:
•OS Linux:/var/opt/drwcs/etc/local.conf; •OS FreeBSD:/var/drwcs/etc/local.conf。
如果有代理端是在创建最后一次备份之后安装的,则从此备份恢复数据库后这样的代理端无法连接Dr.Web服务器。可远程将这样的工作站列为新工作站。操作是在管理 → Dr.Web服务器配置的常规标签勾选将未登录工作站列为新工作站。在新工作站注册模式下拉列表选择自动允许访问。点击保存后重启Dr.Web服务器。
在所有工作站成功连接新Dr.Web服务器后,将Dr.Web服务器设置更改为符合公司安全策略的设置。
恢复数据库后建议通过管理中心连接Dr.Web服务器,在管理 → Dr.Web服务器任务计划器检查是否有服务器关键数据备份任务。如没有这一任务,建议创建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