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4. 代理服务器配置文件

返回页首  上一页  下一页

代理服务器配置文件drwcsd-proxy.xml为XML格式文件,位置在:

OS Windows: C:\ProgramData\Doctor Web\drwcsd-proxy\

OS Linux和OS Solaris:/var/opt/drwcs/etc

OS FreeBSD:/var/drwcs/etc

元素<listen />

根元素 <drwcsd-proxy /> 含一个或几个必需元素 <listen />,确定代理服务器接收连接的主要设置。元素 <listen /> 含一个必需的属性spec,用于确定在哪一接口“监听”客户端传入连接以及是否在此接口启用discovery模式。

属性值spec包括:

协议——接收传入连接使用的协议类型。参数值为代理服务器监听的地址。

端口——代理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。

仿真模式——服务器仿真模式。允许网络扫描仪将代理服务器作为Dr.Web服务器进行搜索。

多播模式——代理服务器接收多播申请的“监听”模式。

多播组——代理服务器所在的多播组。

spec属性值及其参数见下表。

spec属性值

属性

必需属性

有效值

可用值参数

可用值

默认值

协议

ip

unix

 

0.0.0.0

-

端口

port

 

2193

仿真模式

discovery

yes, no

no

多播模式

multicast

yes, no

no

多播组

multicast-group

 

231.0.0.1

[ff18::231.0.0.1]

属性spec包括一个必需属性值——协议和三个非必需属性值:端口仿真模式多播组。根据为协议所设定的参数值,属性spec所包含的非必需属性会发生变化。

下表中所列为不同协议设置下spec中可以指定(+)或不可以指定(–)的非必需属性值。

不同协议下非必需属性值

协议

属性值

port

discovery

multicast

multicast-group

ip

+

+

+

+

unix

+

-

-

-

如何情况下都必须明指启用discovery模式,包括以启用multicast模式的情况。

元素 <compression />

元素<compression />确定流量压缩参数:

元素<compression />作为元素<forward />的子元素确定服务器 - 代理服务器间通道的压缩参数。

元素<compression />作为元素<listen />的子元素确定客户端 - 代理服务器间通道的压缩参数。

元素<compression />属性

属性

有效值

描述

默认值

mode

yes

启用压缩

possible

no

停用压缩

possible

可能压缩

level

1至9的整数。

压缩等级。只适用于客户端— 代理服务器

8

元素<forward />

传入连接重定向设置由 <listen /> 元素的子元素 <forward /> 确定。元素 <forward /> 含一个或几个必需元素to,确定Dr.Web服务器的地址,重定向将指向其中一个地址。Dr.Web服务器按照网络地址特点给出,格式为tcp/<DNS_name>:<port>

元素 <forward /> 为必需项。而且 <listen /> 可包含几个 <forward /> 元素。

存在Dr.Web服务器名单时的地址重定向方式:

1.代理服务器从配置文件drwcsd-proxy.xml将Dr.Web服务器名单加载到内存。

2.Dr.Web代理端连接到代理服务器。

3.代理服务器将Dr.Web代理端转接到内存名单中的第一个Dr.Web服务器。

4.代理服务器滚动内存中的名单,将Dr.Web服务器从名单中的第一位移至名单末尾。

代理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不保存更改后的服务器次序。重启代理服务器时重新加载配置文件中保存的Dr.Web服务器初始名单。

5.下一个代理端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后,重复步骤2之后的操作。

6.如Dr.Web服务器与反病毒网络断开(如关机或拒绝服务),代理端再次连接到代理服务器,重复步骤2之后的操作。

元素<cache />

根元素 <drwcsd-proxy /> 还包含元素 <cache />,此元素用于设置代理服务器缓存目录。

元素<cache />属性

属性

有效值

描述

默认值

enabled

yes

启用缓存

yes

no

停用缓存

元素<cache />

元素

属性

有效值

默认值

描述

<repo-root />

-

-

OS用户临时目录

代理服务器缓存目录路径

<maximum-revision-queue />

size

正整数

3

保存的校检数量

<clean-interval />

value

正整数

60

清空校检记录时间间隔(分钟)

<unload-interval />

value

正整数

10

从内存卸载未使用文件的时间间隔(分钟)

<repo-check />

mode

idle/sync

idle

或在启动时检查缓存完整性(需占用较长时间),或以背景模式检查

元素<core-dump />

根元素 <drwcsd-proxy /> 还包含元素 <core-dump />,此元素用于设置出现SEH排除项时收集内存转储的模式和数量。

仅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设置内存转储。

 

收集OS内存转储需存在库dbghelp.dll

转储保存于目录:%All Users\Application Data%\Doctor Web\drwcsd-proxy-dump\

元素<core-dump />属性

属性

有效值

描述

默认值

enabled

yes

启用转储

yes

no

停用转储

maximum

正整数

最多转储数量。删除更早的转储

10

配置文件 drwcsd-proxy.xml 示例

<?xml version="1.0"?>

<drwcsd-proxy>

 

<!-- property: ip, unix: protocol family and adapter address -->
<!-- property: port: port to listen. Default is 2193 -->
<!-- property: name: Proxy name in discovery mode. Default is 'drwcs' -->
<!-- property: discovery: enable discovery mode (yes/no). Allows detection of the Proxy as Dr.Web Server. Default is 'no' -->
<!-- property: multicast: enable multicast mode (yes/no). Allows network listening to receive multicast requests. Default is 'no' -->
<!-- property: multicast-group: address of a multicast group to be included. Default is 231.0.0.1 for IPv4 or ff18::231.0.0.1 for IPv6 -->

 

<!-- For example -->
<!-- Listen on IPv4: IN_ADDR_ANY, port 2193; run discovery on 231.0.0.1 -->

<listen spec="ip(), discovery(yes), multicast(yes)">

  <forward to="tcp/server1.isp.net:2193"/>

    <compression mode="no" /> <!-- Compression between proxy and Server -->

  </forward>

  <compression mode="possible" level="4" /> <!-- Compression between proxy and client -->

</listen>

 

<!-- Listen on IPv6: IN6_ADDR_ANY, port 2194; run discovery on ff18::231.0.0.1 -->

<listen spec="ip([fc01::1]), port(2194), discovery(yes), multicast(yes), multicast-group([ff18::231.0.0.2])">

  <forward to="tcp/server1.isp.net:2193"/>

  <forward to="tcp/server2.isp.net:2193"/>

</listen>

 

<!-- Listen on unix -->

<listen spec="unix(/tmp/drwcsd-proxy.sock)">

  <forward to="tcp/server1.isp.net:2193"/>

  <forward to="tcp/server2.isp.net:2193"/>

</listen>

 

<cache enabled="yes">

  <repo-root>C:\var</repo-root>

  <maximum-revision-queue size="3" />

  <clean-interval value="60" />

  <unload-interval value="10" />

  <repo-check mode="idle" />

<cache>

 

<core-dump enabled="yes" maximum="7" />

</drwcsd-proxy>